2019年6月,一个好消息在必赢官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胫而走:学校正式接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通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通过认证,将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专业名单,有效期为6年。听到这个好消息,地学院的很多师生感到既高兴又欣慰。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们已经奋斗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瞬间都浮现在眼前。
历时三年两次申请,全面推进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专业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为抓住这一机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6年初就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随后,学院多次派出调研小组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昆明理工大学等地,学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制度及成功经验。2016年9月,学院第一次提交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证申请报告,同时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完善提升专业建设,遗憾的是这次没有被受理;2017年9月,第二次提交申请报告,并于同年11月接到认证申请报告受理通知,2018年4月接到专家组进校考查通知。从接到相关通知的那天起,学院上下就积极行动起来,着手自评报告的撰写和支撑材料的准备工作。
为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员全院教师,积极投入到专业认证之中。学院党委书记马行天说,学院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学院领导以上率下带头进行集中学习,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2018年3月初,学院召开全院动员大会,时任院长王凤琴教授对专业认证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要求全体教师凝心聚力打好硬仗,扎扎实实全力推进。
学院立即成立了由全体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认证工作组,工作组又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组建了各工作小组。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专题研讨会,讨论专业认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工作小组也会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在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交流。
团队协作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完成自评报告
“专业认证申请受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来自评报告的撰写至关重要,这是专业认证能否继续进行的关键所在。”从专业认证启动以来一直参与此项工作的郭小波老师说,自评报告内容涉及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保证报告的严谨严密,学院上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加班加点做了大量工作。郭小波老师自己在吃透专业认证制度中的达成度计算方式后,多次组织学院内专业课老师及其他院系的公共基础课老师,用自己制作的培训多媒体详细讲解关于达成度计算的细节,确保了将每一门课程均科学合理地纳入专业认证评价体系中。
达成度计算培训
在课程达成度的计算过程中,更是做到了全校共同协作。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学院、体育系的任课老师全程配合,完成了相关基础课程的达成度计算。尤其是承担全校本科生数学及大学英语课程的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从材料开始撰写,他们就与地学院老师一同开会培训,认真学习关于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按照OBE理念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达成评价,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照毕业指标点分解计算每一学期的达成度,由于数学和英语课程往往是大班授课,所以对于代课老师来说任务量是巨大的。正是有了每一位老师尽心尽责地付出,专业认证工作才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的负责人肖晖老师说:“自评报告的撰写过程,是我们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个团队集中了全院力量,由学院领导,刘汉香、张云姿、郭艳琴、李磊、田建锋、郭小波、赵卫卫、耳闯、单长安、杨飞龙、尹帅,学生管理办公室的李化杰、邱岭、周毅华、王伟力老师,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戚颖、周子菊等老师和实验室的胡林楠、王若梅、张蓬勃、蔺晓燕、张春灌、陈斌等老师组成。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关系融洽,工作氛围非常好。”
自评报告撰写集全院之力,反复修改不少于几十次,比如对其中教学大纲的修改以及培养方案的反复研讨修订,大家先是内部讨论修改,听取专家意见后再讨论修改,成稿时连老师们自己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哪一章节,他们也是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新版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对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达成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提出培养目标,由此确立学生毕业要求,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将其细化为知识能力指标点,用矩阵图的方式说明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支撑关系。老师们根据支撑矩阵关系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负责毕业生信息反馈章节的老师为了让毕业生填写一份问卷,更是辗转多次才能联系到毕业生。
任课教师培训
尽心尽力,把专业认证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我们就是要全院统一步调,人人参与,人人要为专业认证做贡献。”学院党委书记马行天说,把党建工作和专业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地学院一直以来的做法。
三年来,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老师们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家在完成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同时,利用晚上、周末、寒暑假加班加点,讨论专业认证相关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最终完成了三百多页的自评报告和一千多页的支撑材料。老师们把专业认证的事完全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尽心尽力、甘于奉献。
在对内推进工作的同时,学院积极向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学经验、找差距、明方向、补短板。学院组织专业认证工作组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学习调研,工作组在学成归来后,还召开专题会进行交流研讨,为专业认证构筑良好的基础。2018年暑假,学院领导亲自带领专业认证小组到北京、南京等外地高校学习,所去的高校都曾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业认证,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虚心学习经验,请校外专家对学院自评报告把脉,听取宝贵的意见,回校后再进行多次修改。
在走出去交流学习的同时,学院还邀请校内外专家前来进行讲解。天津大学的胡绳荪教授为全院师生作了课程目标落实、考核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讲解,使每位教师充分理解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以及具体做法,达到“学懂”“弄通”“做实”。
“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在每个老师心中更加成熟了,正确的理念指导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促使教学过程更规范,教学目标更具体,实现了以专业认证驱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教学改革自我完善的过程。从申请专业认证那天开始,我们要做到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对教学起到实质性的提升效果。”学院教学副院长宋立军说。
不断持续改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光添彩
时间过得飞快,距离专家组进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2018年国庆节不放假,专业认证小组利用假期在明德校区封闭工作,根据专家对已经提交的自评报告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连续一周的加班加点,学院领导全程参与,青年教师按照各自负责的章节进行逐字逐句地修改,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份大纲都准确无误。学院袁炳强、吴少波、时保宏三位教授对最终的自评报告进行审定,多次加班到深夜才回家休息。
2018年国庆节期间封闭工作
2018年10月15日至18日,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业认证工作组一行来校考察。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教师精神饱满、准备充分。专家组从代课老师到在校学生及毕业生代表,从实验室设备到每一份考试试卷,从教学大纲到培养方案,按照认证标准及流程对所有佐证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检视。18日上午,专家组在雁塔校区召开反馈会,对进校后的考察结果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专家组表示,对照专业认证标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整体达到了工程认证所需的基本条件。听到这句话,地学院的老师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2019年6月,学校接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通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顺利通过认证。
专家组进校考察
专家组查阅资料
伴随着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地学院初步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新体系。在此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对OBE理念有深刻理解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OBE理念和专业认证等系列培训,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的三大转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步入了制度化的轨道,这必将为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文:陈斌、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