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 正文

音乐系举办第五届学术月——“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学术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8:14 浏览:

 4月19日下午,音乐系第五届学术月第三场学术报告在雁塔校区第三会议室如期举行。本场邀请陕西师范大学王林老师做题为《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的学术报告,音乐系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关于电子音乐解读与展望的专业讲座。

王林老师深入详细解读了电子音乐的定义,阐述了其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崭新应用。首先,通过讲解,使大家对“电子音乐”有了准确的认识。它是依靠电子技术或计算机技术获取、生成、研发即配置各类声音材料,并利用扬声器作为主要的信号传输介质的音乐形式。不完全等同于所谓的DJ音乐,是一种将演奏与作曲完美融合的音乐形式,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讲座回顾了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诞生后经历了七十年翻天覆地的发展,这是电子科技加速进步的七十年。电子音乐也乘着这股潮流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具体音乐、磁带音乐、电子阶段、合成器音乐、计算机音乐、交互式电子音乐、人工智能电子音乐时代。

讲座中,师生们听到了关于人工智能作曲的新篇章。王林老师指出,AI作曲不等同于传统作曲,也不等同于电子音乐。目前的人工智能作曲的作品实质是算法组合,是电脑基于对海量经典音乐作品数据的分析,总结出规律得出算法,再根据不同的算法将音乐元素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风格不同的作品。期间,王林老师展示了为同一首歌词用AI作曲软件创作的四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与自己为该歌词创作的一首歌曲。通过比较,使与会听众直观的感受到AI作曲带给人类的启发性与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它无法理解人类情感的模糊性、自由性,及人类对音乐逻辑的灵活运用,只会从大量的训练歌曲中寻找一些简单规律,机械地模仿已有乐曲。

最后,王林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反思,即科学技术与音乐发展的关系?人文科学发展与音乐发展的关系?艺术类学生对以上两种科学的关注情况?引发了音乐系学生的深刻思考。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做了精彩的解答,获得现场听众的极大认同与掌声。

这场讲座,从电子音乐的产生与历史沿革,联系不同时代背景与衍生的相关电子音乐产品。从传统音乐的形态到音乐逻辑的革新,谈到现实的学科环境与学术思维的拓展,都对现场的聆听者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 文字:骆珞
  • 图片:骆珞

  • 编辑:刘玺
  • 审核: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