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情操,激发干部教师干事创业激情,4月20日至21日,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组织35名教工党员及积极分子赴河南林州红旗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瞻仰红色圣地,学习红旗渠精神。
——心怀崇敬,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它的精神曾经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怀着对红旗渠的向往和对红旗渠精神的崇敬之情,学院全体参训学员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个展厅,分别陈展的工程模型、修建场景、英雄形象及图片实物,详细记载展示了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7万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在党的领导下苦干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总长1500公里、灌溉区域达54万亩土地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的英雄事迹,馆内3D立体环幕影院里重现的当年场景,让学员们仿佛一下回到了如火如荼的修渠现场。一幅幅记录峥嵘岁月的图片,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人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倍历艰辛修建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让学院前来瞻仰的所有学员肃然起敬。
——心潮起伏,观摩红旗渠分水闸
展览馆参观结束后,全体学员来到红旗渠分水闸处,参观了红旗渠总干渠在此一分为三的分闸场面。该处分水闸建筑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闸底高程454.44米,海拔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看着眼前巍然的水利建筑、听着耳边一段段无私奉献牺牲的故事,学员们无不为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在红旗渠纪念馆看过一幅反映当年开闸放水,成千上万的百姓涌向红旗渠,争睹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场景照片后,切身来到实地分水闸处实地观摩,此时此刻,心潮起伏,全体学员的心灵都被深深震撼。
——心情澎湃,现场教学青年洞
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但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林县县委当时决定抽调300名优秀青壮年,经过17个月奋战开凿,终于征服天险,完成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此隧洞故得名“青年洞”。全体参训学员从红旗渠入口处拾级而上,穿过鹰咀山、虎口崖,沿着红旗渠堤坝,向“青年洞”一路进发。沿途看到当年全靠人力推动的独轮手推车雕像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立下的责任界碑,人工用一千公斤炸药在太行山上劈开的缺口……大家感慨万千。徒步四公里后,全体参训学员来到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口,回想着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感受着时任林县第一县委书记杨贵、红旗渠设计师吴祖泰烈士等事迹洗礼,全体参训学员心潮澎湃,为修建红旗渠过程中突出表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而深深折服。
通过此次学习教育,全体参训学员深切感受了林州人民建造“人工天河”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撼天动地的恢弘场景,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参训学员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思想上受教育,在工作中有提升,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在本职岗位上时刻激励自己,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以实际行动践行“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加快推进必赢官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