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的温馨提示

作者: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13 11:03:06 浏览: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将秋冬季预防传染病注意事项提示如下:

一、肺结核

(一)基本知识

1.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肺结核。

2.肺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3.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2周以上,要及时就诊。

(二)预防措施

1.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师生体检的必检项目。

2.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

4.勤开窗通风;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二、流行性感冒

(一)基本知识

1.由流感病毒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跟感冒有所不同,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2.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3.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4.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5.潜伏期1-3天,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结膜充血等。

(二)预防措施

1.流感高发季节前,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2.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3.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三、水痘

(一)基本知识

1.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

2.传染源以水痘患者为主;

3.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4.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5.水痘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儿童,近年大学生也多有发生,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6.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7.水痘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预防措施

1.病例发现及管理: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监测,一般水痘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

2.加强空气流通,课桌椅、地面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3.预防接种水痘疫苗;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避免接触水痘患者;维持良好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四、流行性腮腺炎

(一)基本知识

1.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青少年好发;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3.临床表现:潜伏期12-18天。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4.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

5.传染期(隔离期):自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但不少于病后2周。

(二)预防措施

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等应观察3周,对可疑患者,应居家隔离。

2.预防接种麻腮风或腮腺炎疫苗。

3.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五、诺如病毒

()基本知识

1.由诺如病毒引起,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2.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是患者;

3.病人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的2-5天。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亦可通过经食物、水传播;

4.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24个月;

5.潜伏期为12-48小时,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成人以腹泻为主。

(二)预防措施

1.手卫生: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此外,还需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即食品。

2.环境消毒: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诺如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易通过病人的呕吐物形成气溶胶传播,因此正确处理呕吐物对阻止病毒的传播有重要的意义。一旦有病人呕吐,应组织周围的其他健康人群先远离被呕吐物污染的区域。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及清理。

3.食品、水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4.提高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六、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基本知识

1.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

2.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3.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和秋冬季为流行高峰,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4.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

5.主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6.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由于这种疾病的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因此许多人都无法辨别。

(二)预防措施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

2.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定期组织灭鼠活动,降低鼠类密度。

3.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

4.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

5.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七、新型冠状病毒

(一)基本知识

1.新冠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损害的是呼吸系统,也可以损害其他系统的脏器,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2.典型状为乏力、发热、干咳,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若受到感染,发病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4.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过呼吸道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5.预防接种新冠疫苗。

(二)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勤洗手。

2.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噻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党政办公室       校医院